目前,西醫(yī)對于中風治療,具有效果顯示快、易控制病情的優(yōu)點,但西醫(yī)對中風后遺癥的治療卻仍缺少有效的方法。事實證明,中西醫(yī)結合比單一的中醫(yī)或西醫(yī)治療中風,效果更佳。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醫(yī)學領域中,藏醫(yī)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,加上在歷史進程中融合了中醫(yī)學、古印度醫(yī)學等醫(yī)學精華,所以在認識、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有著獨特的地方。
藏藥中,七十味珍珠丸是治療中風的首選藥物。藏醫(yī)認為心腦血管疾病屬于黑白脈病,在三大因素中屬于“龍”病。按照藏醫(yī)學的時輪五行理論來解釋,龍為寒熱二者遍布,借助太陽幫助炎燃燒,借月亮之性助涼,全身上下內外遍行之,使寒熱紊亂起發(fā)病端,故龍是諸病之根因。“龍”病多發(fā)于日幕、黎明時分,因此治療時選取日幕和黎明兩個時分比較恰當。
七十味珍珠丸可以單獨用于治療中風,也可以搭配其他藥物。腦中風又分為腦出血和 腦梗塞兩大類,根據(jù)分類的不同,用藥也有差別。對于腦梗塞引起的中風,可以在七十味珍珠丸的基礎上搭配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療;對于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,則可以搭配二十五味珊瑚丸。早上服用七十味珍珠丸,晚上就可以服用二十味珍珠丸或二十五味珊瑚丸。對于心臟疾病引起的腦中風如腦栓塞,則可以用七十味珍珠丸搭配十五味沉香丸或八味沉香丸治療。藥物搭配使用,不僅可以增加療效,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。
藏藥的藥材源于青藏高原,那里的氣候條件造就了藥材中藥物的有效成份含量高。因為藥中含有珍貴的金屬,加上藏藥有“坐臺”技術,所以在服用藏藥時,有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:
一、藥物溶解后服用。由于藏藥藥品的成份奇特,加工極難,為了便于保存和運輸方便,藥品均制為堅硬的丸劑,更重要的是,藏藥不會加入添加劑以利藥物在胃中崩解。因而服用藥丸時,需要先在晚上把藥丸研碎,浸泡于溫開水中,第二天清晨藥物溶解再空腹服用,服用時用開水沖服。
二、要分期服用。根據(jù)病情輕重緩急,我們把病人分為重癥、一般、恢復期三類,不 同類別的病人用藥的量也應有所不同。
三、根據(jù)病情改善的情況加減藥量。比如急性腦中風,第一周每天服一丸,第二周每三天服一丸,以后逐漸減為每五天、七天一丸,直至停服。
四、用藥禁忌。服用七十味珍珠丸期間,為了讓藥物充分吸收,要禁食酸性食物。